欢迎到 -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742805758@qq.com手机:15216837090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

021-60766769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电话:021-60766769
传真:021-60641703
手机: 15216837090
邮箱 : 742805758@qq.com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鹤旋路26弄22号
新闻资讯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常态下面向就业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编辑:admin   时间:2019-03-19 15:11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念,在新常态下原先的市场经济规则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结构,同时经济发展动力转入依靠人才创新驱动的集约化发展轨道,新常态是理想经济发展状态。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对劳动者素质、岗位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意味着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转型发展的需要,并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培养了众多专业人才。但是在目前火爆的各类毕业生就业见面会上,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却并不顺畅。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环境类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33%和78%。其中少数进入环保局、监测站等行政事业单位,其他毕业生则进入了化工厂、冶金公司、自来水公司等企业。
目前,部分高校对环境工程的专业内涵理解不深,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办学特色,未能形成学科优势,同时,课程设置不同程度的与社会需求脱节,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环境工程专业存在着供大于求和较难找到对口岗位工作的问题。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以上问题,近几年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从优化课程设置与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部分改革措施。但是改革措施涉及“双师型”教师培养与改革应用保障的较少,涉及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改革探索也较少。环境工程是个边缘型、交叉型的综合学科,在培养专业人才时,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计划该如何设置,又该怎样根依据就业需求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优化学校自身特色来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而培养出符合就业需求的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新常态下国内环境工程课程教学现状
1.1 缺乏面向区域就业需求的特色
许多环境工程专业院校深受传统观念影响,没有实现就业需求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良好对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中的某项技能,在实际应用层面能力欠缺。教学以知识逻辑来构建,未能体现区域就业需求特色,与市场需求和能力培养衔接度较低,学生到工作岗位不能立即进入角色;课程整合力度不够,课时及其时间安排需进一步研究;专业课程缺少就业导向的衔接,整合力度不足。
1.2 实验教学环节未能充分体现就业需求
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得到重视,但实际情况是实验教学效果未能充分体现就业需求。例如,实验内容的选择不能与就业需求对接,重理论知识,轻市场应用;实验设备台套数不足,集中开实验课时未能达到就业需求标准;实验项目中的验证性实验较多,而自主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较少。
1.3 实习实践教学与就业需求脱节
在实习实践方面,校内实习如金工实习等与就业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和就业结合不紧密;实习实践环节时间较少,为市场提供的服务太少,不能解决就业需要,不受市场欢迎。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就是很强的实践性,然而实习实践中学生的动手机会少,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实习基地的建设很多流于形式,面向就业的产学研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
1.4 缺乏面向就业的“双师型”师资力量
当今高校对环境工程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然而多数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除教师证外缺乏环境工程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这些都极大降低了课程教学的就业实效性。另外,高校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经济投入有限,在“双师型”教师的管理机制上缺乏激励机制,这也制约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更好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开展教学的积极性。
2 针对性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新常态下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设置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不协调的弊端,开展教学优化,提高两者之间的适应度,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就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改革内容如下。
2.1 根据就业需求优化专业选修课
(1)根据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和从事的行业,适当调整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十分必要。因此,可以考虑增加“环境毒理学”“室内空气污染与防治”“环境规划与管理”“工程管理”“工程概预算”“水文与水资源”等课程。加强此类课程的开设,适当扩充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同时,在课程的实践类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处理实践类问题的能力。此外,根据相关企业生产活动的季节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的季节性,对相关专业课程在各学期的分布进行调整,优化专业课分布对就业需求的适应性。
(2)探索设置课程方向等改革。结合地方就业需求的特点,在不减少专业课程总课时的前提下,探索设置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资源开发利用等模块,其中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模块可进一步分成三个方向:水污染控制技术方向、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方向、固体废物控制技术方向。同时探索授课方式的改革,可考虑采用教学应用中出现的慕课、微课、讲座等新形式达到教学目标。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增加互动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此外,探索进行课时安排改革,对开课时间进行改革,将专业课调整到有利于对接就业需求的授课时间。将知识内容分为不同专题,利用网络资源,并采取专题讲座、演讲讨论等不同的组织方式,增强课程的讲授效果。
2.2 根据就业需求加强实验实践能力
(1)根据就业需求并吸收专业前沿知识,对实验项目进行更新,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创造,让学生更积极的动手实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就业需求,增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设计等内容。根据就业需求的专业前沿知识,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前沿讲座”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前沿技术知识。根据就业对创新的需求,开设“环保创新作品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课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使学生在总体上对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把握。
(2)根据就业需求更新传统的实验项目,将实验项目层次化,根据实验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应用实验、设计实验几个层次,并逐步将就业需求的技能,分解融入独立设课的实验项目和开放性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与就业需求的对接,解决实验内容与就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将国家大创项目、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企业服务项目中面向就业需求的实验内容项目化,形成面向就业需求的“实验项目库”。
(3)根据就业需求完善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
围绕就业需求和实践能力锻炼,调整实践课程的时间,可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时间相对集中、统筹,同时延长单次实习时间,提高企业接受实习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服务就业需求的实践能力。同时,将就业中认可的仿真教学融入学生实践中,建立面向就业需求的“大气污染治理仿真实习基地”“水污染治理仿真实习基地”等。此类仿真实习系统能够模拟实际的生产流程,针对不同的就业需求可在实习系统中设置相应的处理操作,通过动手模拟或训练完成实习内容,使就业需求与实践教学的对接更密切。建立仿真实习系统的同时,也进行现场实习。
2.3 根据就业需求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证书
环保产业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所以未来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会更广,但要获取更好的职业生涯,不能缺少环境专业的相关资格证书。目前,可供选择考取的资格证书有水环境检测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外审员/内审员、清洁生产审核师等。在相关课程的学习环节,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给学生强调这类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同时讲授部分考试内容、知识体系等,让学生意识到其重要性并早做准备。
2.4 根据就业需求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积累。由于部分教师缺少工程设计等方面实践经验,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学校应该安排其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同时,还应鼓励教师积极考取场地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资格证书,从而建成一支既有坚实专业知识,又有工程实践经验,能胜任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5 根据就业需求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方式
尽管学校从不同层面上提高了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但由于部分课程的滞后,以及学生未能及时巩固课堂知识,从而无法深入理解相关内容。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需要强化校企合作,由学校出面与相关企业协商,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另外,学生通过实习也能让其认识到知识的主次之分,对那些实用性更强的知识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
2.6 根据就业需求加强教学改革的保障和应用
探索形成一套面向就业需求的实践课程考评模式,鼓励学生将实践课程中面向就业需求的部分进行及时整理,将自我理解、考察案例、实验过程、成果等内容制作成调查报告的作业形式,并开展答辩、展示,通过就业需求型评选,为以后的学生活动提供参考,解决当前学生实习流于形式的现象,提高就业需求型实践课程的效果。在培养方案修订、经费投入、相关考评制度、相关资源建设等环节融入就业需求,向更能体现就业需求的方向倾斜,提出一套保证就业需求型改革得以实现的保障体系。此外,开放实验项目、创新能力培养等环节应主要通过指导小组来开展,并通过就业需求型的考核来评判。可探索制定面向就业需求的开放实验、创新能力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开展就业需求导向型激励。
3 结语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通过面向就业的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设置学科前沿讲座、环保创新作品设计等课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科学研究,可以增加学生的创新成果,增加学生创业成功的数量,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从企业生产中开发实验教学项目,可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建立面向就业的实验项目库,设立层次化的实验项目,同时将仿真教学引入教学中,可以强化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深度,显著提高发表论文的数量,使高校毕业生更加符合就业需求。
环境工程专业的综合性较强,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较难完全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服务地方出发,培养出适应就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相应的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未来的环境教育应面向我国的环境保护战略,面向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根据就业需求和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加快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的优化。只有这样,环境工程专业才能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沪ICP备16023097号-13